在与其他造价咨询人的交流中,我察觉到一个颇为无奈的行业共性:如今造价咨询领域的生态似乎已陷入高度同质化的循环。
若你身处造价咨询公司,且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,那么跳槽至另一家造价咨询企业,大概率会陷入“新瓶装旧酒”的困境——相似的薪资架构(底薪+提成预提)、雷同的作业流程、无休止的熬夜加班、极低的投入产出比,以及“廉价劳动力”的生存现状,宛如现代版的“血汗工厂”。
这种境遇下,单纯为了换家公司而跳槽,实则意义寥寥,不过是将同样的困境从左口袋挪到了右口袋。
但换个视角看,若你既非管理层也非资深员工,在现有环境中深感压抑,那么“想走便走”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。毕竟,职场并非牢笼,换个新环境重新适应“造价牛马”角色,本质上并无本质差异。
重要的是,要清醒认识到:这个世界上,没有谁能真正逼迫你接受现状,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对不合理说“不”。
试想,有人月薪三万却累到脑出血,有人月薪三千同样脑出血,二者结局相同,你更愿意接受哪一个?
在造价行业薪资增长陷入停滞的当下,与其在无尽的消耗中透支生命,不如将健康视为最宝贵的财富。毕竟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更是对抗造价行业内卷的终极底牌。

我的微信
微信号已复制
造价说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,关注我们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