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,建筑市场正深陷下行困境,造价咨询公司作为行业中的一环,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曾几何时,地产过控项目堪称造价咨询公司的“香饽饽”,咨询费颇为可观,每平方米少则十几元,多则能达到二十多元。然而时过境迁,如今费用大幅缩水,每平方米仅剩几块钱,落差之大令人唏嘘。
政府项目的情况也不容乐观,基本是按照参考指导价执行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一两折中标甚至零元中标的现象屡见不鲜。过去,面对下浮率极高的项目,大家还会热烈讨论一番;如今,大家往往只是相视一笑,似乎已经无奈地接受了现实。毕竟,我们无力改变整个市场的走向,只能被迫顺应市场的变化。
即便市场环境如此严峻,仍有一些施工单位的商务人员抛出这样的观点:“造价咨询又不是靠这个挣钱”、“放心,收入少不了,压榨施工单位就行”、“总包给的审计费才是大头” 。
说这些话的人,大多从未在造价咨询单位工作过。实际上,但凡从施工单位离职转而进入造价咨询单位的人,几乎都萌生了回原单位的念头。因为在造价咨询单位,员工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,薪资待遇也相当微薄。除了大家常常提及的廉政问题外,造价咨询公司更像是一个“牛马工厂”,员工们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。倘若造价咨询岗位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般赚钱,那么造价咨询公司恐怕早已人满为患,员工们也都个个富得流油了。可现实却是,造价咨询公司堪称建筑行业中员工流动性最大的企业类型,难道大家都傻,放着钱不挣吗?
不可否认,在行情好的时候,确实有一部分造价咨询人员从中获利颇丰。但换个角度看,行业的从业者在市场繁荣时期同样也能赚得盆满钵满,大家不过是“雨露均沾”,都享受到了市场红利。
然而,如今的行情却急转直下,烂尾停工项目层出不穷,总包单位连工资都发不出来。在这种情况下,还妄图通过压榨、为难施工单位来获取利益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总包单位自身都自顾不暇,能勉强维持不“躺平”就已经谢天谢地了。毕竟,当总包单位自己都半年发不出工资时,又哪还有心思去“孝敬”造价咨询单位呢?
说到底,这种不良风气已然形成,想要彻底杜绝几乎是不可能的。无论我们如何反驳,在一些人眼中,造价咨询这个角色似乎已经成为了“无好处不办事”的行业代表,与监理等岗位类似。但事实上,每个行业都有其复杂的一面,造价咨询对接总包,总包对接劳务,各方之间难免存在一些利益纠葛,很难简单地去评判谁对谁错。一个行业里既有“臭鱼烂虾”,也有“珍肴美味”。江湖本就是人情世故,各行各业的情况其实都大同小异,谁也没有资格去轻易指责别人。

评论